“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只是一个口号,要用行动去实践。石家庄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打造具备县域特色的返乡创业园,有效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蓬勃发展。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建成创业孵化园37家,可容纳创业实体2700余户,带动就业11460人,吸纳返乡农民工创业421人。其中,县(市)、区共建成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达到26家。
结合实际打造特色创业孵化园
石家庄市在筹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初期,结合本地地理条件、产业特色、扶贫重点,建成了各具特色的创业孵化园。
石家庄市的行唐、平山、灵寿、赞皇等四个贫困县均属太行山东麓山区,工业产业相对薄弱,农特产业、种养殖产业比较发达。
另外,石家庄全市共有A级景区33处,其中位于平山、赞皇、灵寿、行唐等西部太行山区的有22处,观光旅游也被推为旅游扶贫模式。
据悉,上述4个贫困县共建成7家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其中,行唐县3家、平山县2家、灵寿县、赞皇县各1家,总孵化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入驻创业实体322户,带动就业1171人,创业孵化项目涵盖电子商务、财务会计、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几十种行业。
返乡创业园为农民工实现梦想
入驻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实现梦想的人很多,何晓博就是其中之一。
何晓博,1982年10月出生在赞皇县偏远农村,在外打拼的那几年,他一直想回乡创业。
2015年,他了解到石家庄市的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选择了网络科技类的创业项目,通过培训、学习、评审,成为入驻赞皇县创业孵化园的第一批创业者。
何晓博创建了“雅共供销”和“赞皇特产网”两个电商平台、“赞皇那些事儿”微信公众平台,帮助企业在电商平台上进行产品外销,增加了地方税收,带动了72人就业。“我们的宗旨就是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实惠,带动更多的人走上创业致富路。”何晓博说。
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各具特色
除了上述4个贫困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石家庄市其他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也成绩显著,各具特色。
赵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能同时容纳110家创业实体入驻,设施齐全,项目涵盖商务贸易、会计金融、家政服务和网络一体化。
灵寿、晋州、深泽等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在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数和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人数方面成绩显著。
入驻赵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陈珍缺从事生姜种植,一直苦于没有销售平台,通过参加园区组织的培训,不到一年时间,她就掌握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现在已注册了商标,计划用五年时间成为生姜种植、深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龙头企业。
“我要带领更多的返乡农民工一起‘打姜山’。”陈珍缺说。
组建专家队伍加强指导服务
创业孵化园管理要规范化,才能为创业者更好的服务。
为进一步推进创业领域管理、服务和配套设施的下沉,让更多返乡创业者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创业指导和孵化服务,石家庄市出台了《创业孵化园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为申请入驻孵化园的创业实体免费提供经营场地(两年孵化期),配备高素质的创业指导专家队伍。
指导专家队伍经过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认定并颁发聘书,由创业服务机构、工商、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和行业知名专家、创业带头人、风险投资顾问、律师等组成。
各级创业服务部门依托活动,免费为有创业愿望的返乡人员提供创业培训、技能培训、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小额贷款、创业实训、法律援助等服务。
“创业培训+”模式获得认可
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是创业孵化园服务的重中之重。
随着创业者对创业培训需求的不断上升,石家庄市也不断加大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石家庄市结合各类活动,专门设置“创业培训咨询”服务台,并请创业服务机构、定点培训机构对培训专业和要求进行现场解答。“我们通过创新创业培训形式,采用‘创业培训+’的模式,增强创业者创业技能。”石家庄市创业指导专家许月说,还针对所选择项目行业知识匮乏、但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员提供项目实际操作知识,这样的创业培训课程设计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据悉,自2012年至今,石家庄市举办了3226期创业培训,共有96779人参加了创业培训。
开展“一对一”创业指导服务
除了大规模培训,石家庄市还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设立创业服务窗口,对有创业意愿返乡农民工开展“一对一”创业指导服务。
2008年,燕专参加了晋州市就业服务局的创业培训班后,一直在外打工。2014年,她看到农村电商行业兴起,决定返乡创业,在石家庄开办网店。
于是,燕专向之前的创业培训老师李旺请教,老师从创业技能和创业优惠政策解读等方面给予她很大帮助和支持。同时,她了解到家乡晋州市也有了创业孵化园,而且返乡创业成本低。
在创业指导老师李旺的指导下,燕专顺利通过了孵化园的项目评审,目前,她已在京东电商平台开设了自己的店铺,主营户外用品。
参加培训还可获得项目推荐
培训不是终点,石家庄市还对每一个有创业意愿并参加创业培训的劳动者,推荐一个创业项目。
培训机构根据学员的总体情况和需求,联系1-2个成熟的创业项目负责人,为学员进行创业项目展示,提供创业思路和成功创业经验。自2012年至今,石家庄市共向创业培训学员推荐项目3000余个。
于彦静在参加石家庄市劳动就业服务局的创业服务“乡下行”活动时,现场的创业指导老师王楠告诉他们,参加完创业培训还可以参加创业实训,由此她开始了“特色小吃”创业。
自2012年以来,石家庄市帮助3981人落实创业场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695笔,金额338864.28万元,直接扶持自主创业66201人,带动就业172985人。
搭建互动平台做大孵化企业
石家庄市劳动就业服务局通过面向社会征集、企业家推荐等方法征集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创业项目为创业者提供推荐,截至目前,累计向创业者推荐创业项目5000个以上。
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石家庄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孟运苍表示,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网站、报纸、显示屏等多种方式发布创业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寻求合作伙伴。每年在举行“春风行动”、创业服务“五行”、创业大讲堂等系列活动时,设置创业服务咨询台、创业项目成果展示、创业项目推介,为来访群众解答创业方面的问题、宣传创业优惠政策和创业项目成果。
石家庄市劳动就业服务局还常态化组织孵化成功的创业者开展“回娘家”互助创业、项目对接帮扶、创业者与企业家结对子活动。
创业孵化园带动就业11460人
据悉,截至今年6月底,石家庄市共建成创业孵化园37家,总面积10.2万平方米,可容纳创业实体2700余户,带动就业11460人,吸纳返乡农民工创业421人。
其中,县(市)、区共建成农民工返乡创业园26家,总孵化面积6.4万平方米,入驻创业实体1435户,带动就业3589人。
孟运苍局长说,我们通过专家指导、政策和典型宣传、创业孵化、项目征集推介、创业担保贷款支持等建立创业服务长效机制,让一切想创业、会创业的人都能找到创业空间,使创业孵化园成为初始创业者的“实验田”,成功创业者的“助推器”,全民创业的“辐射源”,努力让更多的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2017年7月28日 河北青年报就业与保障专版 记者张蕾 通讯员贾奉强 周保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