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苏省常州市人社局实施了一系列贴近企业复工复产需求实际的“专项”服务,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用工保障工作。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有序复工,员工返岗率达97%以上,复工企业现阶段返岗员工基本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免费专列促复工
3月2日上午11点34分,K559次列车驶入常州市火车北广场站,153名陕西安康籍务工人员乘坐免费的复产复工专列准时抵达。常州市副市长曹佳中、市人社局局长陈志良等到站迎接。
这趟专列输送的153名务工人员来自安康4个县区,其中贫困人口46人,是常州全市5个辖市区40多家企业的员工。为了保障疫情期间返岗员工有序、顺利、安全到达常州市企业复工,在组织专列接送员工过程中,常州市各级人社部门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他们指定随车“保障员”,两地精心规划路线,采取政府包车、免费护送的方式确保人员全程安全输入;做好专车安全检查和消毒,配备两名经验丰富的司机和一名随车服务人员,返岗人员均通过健康检查和身份核验,上车后分散就坐,还提供免费餐食补给,统一餐饮、统一防护,沿途开展健康监测、疫情知识宣传等,并提前将车辆及人员信息报备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畅通“绿色通道”。
专项助企渡难关
常州市人社局在研究疫情下企业复工复产新态势的基础上,率先出台并实施了应对疫情保用工稳就业的系列专项优惠政策。如,用工保障专项政策,给予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输送用工人员在本市首次参保3个月以上的每人每月200元、300元不等的一次性补贴;培训补贴专项政策,按照2020年净增参保人数每人500元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以工代训补助;社保稳岗返还专项政策规定,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标准可按6个月的当地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截至目前,全市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06亿元,惠及3.5万家企业,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助推有序复工。
专员入企解难题
常州市人社局建立联系帮扶复工企业“人社专员”制度,组成人社业务骨干队伍,为全市职工数量较多的复工工业企业主动提供优质人社服务,“一对一”帮助企业解决复工用工难题。人社专员走访调研了常州康泰模具有限公司等多家领军人才创业企业,询问企业面临的用工问题和用工需求,详细介绍人社部门的抗疫惠企政策和服务措施,并送上了《人社抗疫助企80策》政策汇编手册。常州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也成立了疫情期间稳就业保用工工作专班,专班以多形式开展精准扶贫和对外劳务协作;开展人力资源市场供求调查,加强重点企业监测,准确研判就业形势。同时,协调各区就业管理部门全力做好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企业复产复工。其他各区人社部门也都相应成立了服务专班。
专区上线调余缺
为满足复工企业用工和滞留务工人员就业需求,常州市人社局紧急推出抗疫期间留常劳动力调剂专区,搭建线上劳动力调剂平台,促进用工企业与务工人员精准对接,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疫情当前,专区的开发上线充分体现了人社人的行动力和专业性,从需求调研到程序设计,从软件测试到正式上线,仅用了48个小时。服务对象可以通过“常州人社”APP、“常州人力资源市场”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多个渠道,登录抗疫招聘专区,发布岗位、面试邀约、搜索岗位、投递简历等等,系统经过比对实现岗位精准推送。疫情期间,每天都开设一场“留常劳动力调剂网络招聘会”,做到高频率、广宣传、深对接,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如武进区探索“调剂余缺”用工模式,以“共享员工”“弹性员工”和远程工、钟点工等多种形式,实现人力资源合理调配。截至目前,“抗疫”网络招聘专区累计发布17万多个岗位,访问量超过317余万人次。
线下专窗解困难
常州市还结合特殊人群实际,开启线下专项服务窗口,主要针对返岗员工中年龄大、技能低的群体,和不愿意或不会通过网上办理的特殊人员,窗口工作人员不推诿、不拒绝,坚守工作岗位,认真接待上门办理业务的人员。针对就业困难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大、技能低的问题,以及有部分人员还不能理解防疫的重要性,不愿意或不会通过网上办理,也有部分人员存在疫情解除了再申报会影响个人利益的想法,为此,常州市人社局进一步加强专项宣传引导服务,使群众免除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