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就业服务中心 >> 工作动态
黑龙江省多措并举推动农民工精准劳务输出
发布时间:2020-07-07  查看次数:1
“在工厂干活,一个人一个月能挣四千五六,还包吃包住,政府介绍的企业也有把握。”算完一笔精细账后,黑龙江省海伦市乐业乡南阳村的贫困户陈青云、王洪娟夫妻决定报名去浙江宁波一工厂务工,高高兴兴登上了“增收”的航班。疫情之下,该省有不少像陈青云、王洪娟一样的农民通过政府部门“牵线搭桥”,安心出发,稳妥就业。
今年以来,黑龙江省各地多渠道了解农民的外出务工需求以及省内外企业用工需求,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中介组织、劳务派遣公司、劳务经纪人作用,推动与浙江、广东、河北等省开展劳务输出对口合作,建立“点对点”服务保障机制,通过需求有清单、出行有组织、健康有监测、运输有保障的“四有模式”,安排3110次包车、52次专列专厢、8次包机,直接将农民送到目的地,实现省外就业近200万人。
政策鼓励劳务输出有保障
为了推动农民有序外出务工就业,黑龙江省制定出台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就业工作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引导农民安全有序转移就业,做好有组织化劳务输出工作。
黑龙江省制定鼓励措施,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等市场主体,每介绍1人成功就业且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200元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对疫情防控期间赴省外务工的农民给予交通费补贴,以大力提升全省劳务输出组织化水平,提高市场主体服务的积极性和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黑龙江省开展专项调查,全面掌握全省农民工返乡返岗基本情况,了解农民工就业意愿,搜集用工需求,积极与省内外的大中城市、企业进行对接,组织开展定向的、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海伦市开展用工需求摸排,及时收集省内外企业开工复工情况,与宁波市奉化区签订劳务合作协议,与十几个大型企业进行用工对接,通过包租飞机5架次,运送1050名农民工赴宁波务工,实现当天即达、次日上岗。
政企合作劳务输出有渠道
面对用工市场竞争的压力和疫情防控的影响,黑龙江省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强与市场化服务机构合作,发挥劳务中介、劳务经济人优势,充分挖掘市场资源,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
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积极与第三方机构人力资源公司合作,与浙江宁波、慈溪、沈阳等地区用工企业建立劳动力供求协作关系,拓宽输出渠道,先后为浙江奉化、慈溪和沈阳等地输出农民工9000余人。
鸡西市密山市积极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通过第三方市场化机构搭建用人单位和外出务工人员供需平台,共享外地用工企业用工基础信息200多条,提供1000多个用工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
“我每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比在家务农的收入高很多,我很满意现在的工作,感谢政府为我们提供的就业机会”。在浙江宁波务工的甘南县兴十四镇村民张庆云说。
培育品牌劳务输出有亮点
着眼于提升农民外出就业竞争力,黑龙江省通过摸清市场供需、精准合理定位、强化技能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加强品牌宣传、营造社会氛围等系列措施,用心培育劳务品牌,促进黑龙江农民带着自信、带着技能、带着品牌走出家门、走向全国,实现农民外出务工增收致富。
佳木斯市桦南县通过深入分析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从7类需求、11项专业中精选出月嫂(育婴师)和养老护理(护工)作为劳务品牌培训的主攻专业,为学员提供“免学费、免三餐费、免住宿费、免教材费、免费提供笔记本等学习用具和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六免费培训。目前,“桦南月嫂”与“桦南护工”等桦南家政服务系列劳务品牌在全国已经成为叫得响、吃得开的劳务品牌。北京的一家知名家政服务企业的负责人专程赴桦南洽谈合作事宜时说:“桦南月嫂、桦南育婴员,有一个我们要一个。”
“亮心大姐”是齐齐哈尔市依安县打造的高端家政服务品牌,致力于促进妇女外出就业增收。根据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通过举办公益讲堂、母婴护理技能大赛、面对面传授经验、技能比武不断提升学员业务素质和水平;组建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体检、统一服装、统一形象标识的专业保洁服务队伍;加大网上宣传和推介品牌工作力度,通过依安“亮心大姐”公益服务平台小程序为学员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典型引路劳务输出有动力
黑龙江省在不断扩大劳务输出渠道的基础上,还特别注重培树本地农民外出务工增收的典型,介绍“打工”经验,实现以工带工、乡情带就业。
佳木斯市桦南县利用外出农民工春节回乡过年的机会,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五,由县就业局联系一批“品牌培训就业明星”参加新老学员就业经验交流座谈会,积极宣传市场形势,对新学员进行引导和激励,增强大家外出务工,到高端市场就业的信心。
绥化市青冈县一方面依托一些青冈籍创业成功知名企业家,争取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青冈县农民工输出到海南、河北秦皇岛、大庆等地实现就业;另一方面积极提倡“典型”引路,动员农民工外出就业。民政镇保安村的张景柱,几年来一直在新疆克拉玛依做石油勘探工作,经过其本人宣传带动,今年县内120余名农民工和他一起到新疆务工,预计人均年收入达7万元。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