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精心组织促就业 千里同频揽人才 “局长送岗 圆梦职场”暖心行动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3-10-07 11:24 来源:人社局 【字体: 打印
 
 

 
9月30日,为期一个月的“局长送岗•圆梦职场”暖心行动圆满结束。一个月期间,石家庄市共组织各类招聘活动101场,其中线上招聘80场、线下招聘21场,参加企业14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4.3万个,入场求职人员超过12万人。 
作为今年石家庄市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特色活动之一,“局长送岗•圆梦职场”暖心行动重点面向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同时兼顾其他各类求职者和有招聘需求的各类用人单位,举办由市、县两级人社部门负责人参与的线上、线下招聘活动,采取“现场招聘+直播带岗+线上专场”相结合的模式,“分行业、分群体、分区域”推出专场招聘,开展政策宣传、用工指导、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全方位多元化就业服务,向求职者和企业“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送帮扶”。
 

 
“局长送岗•圆梦职场”暖心行动网络招聘活动“燃爆”网络,各县(市、区)人社局局长化身“主播”在网络平台上为县域企业招才引智,企业负责人走进直播间对薪资待遇、保险保障、生活福利、发展前景等求职者关心问题进行现场答疑解惑,实现了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云端洽谈”,使求职招聘变得“触屏可及”。鹿泉区组织的三次“局长送岗 圆梦职场”直播活动采用“定向邀约”的方式与区域内13家重点企业积极开展就业对接工作,筛选优质岗位,结合当前区域内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求职需求,邀请企业参与线上直播活动,促成人岗精准匹配。鹿泉区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企业线上宣讲岗位,信息传递更加精准;求职者与企业‘屏对屏’互动、‘零距离’沟通,对企业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更能感受到企业的真诚。可以说这是一场政府和企业‘双向奔赴’的招聘活动,打破了线下招聘壁垒,加速引才服务线上化。”这种线上招聘方式受到了求职者和企业的欢迎:“直播招聘的方式可以拉近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的距离,符合年轻人节奏。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应聘者都能跨越时间、空间限制,根据自己的条件在网上进行选择。” 
与此同时,多个县(市、区)也在举办了线下“局长送岗 圆梦职场”招聘活动,不仅为企业、求职者搭建桥梁,也积极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就业帮扶服务。 
石家庄市正定县就业服务中心联合砂之船 (石家庄)奥莱举办了“局长送岗•圆梦职场”暖心行动专场招聘会,砂之船(石家庄)奥莱的100余个品牌商现场提供了1000余个就业岗位。县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深入了解各入驻品牌用人需求,组织工作人员积极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使广大求职者对各项就业政策了解更透彻,给他们提供更多求职、创业机会。 
石家庄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是高新区引进的省、市重点项目。自项目启动建设之时,高新区人社局就与企业建立联系,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跟踪。在“局长送岗•圆梦职场”暖心行动中,高新区人社局结合公司项目建设的实际需求量身制定了服务方案,先后组织5所院校开展校企对接,带领师生走进公司直观感受实际情况,动员高校毕业生积极应聘公司工作岗位,并通过辖区就业服务平台全面推送公司岗位需求信息,使公司岗位信息在高新区全覆盖,搭建了求职者与晶澳公司直接沟通的桥梁,高新区人社局主管领导还带领晶澳公司赴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开展专场招聘会。在高新区人社局的协助帮扶下,晶澳公司目前已招录员工2000余名,满足了开工投运的用工需求。 
桥西区“局长送岗•圆梦职场”活动开始之前,区人社局就面向社会征集诚信度高、实力较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专门为离校未就业大学生、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门槛低、好上手的岗位。最终,33家企业的549个岗位经过层层选拔筛选、由人社部门把关,被推介到现场参会。石家庄鑫鹏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带来了教师、行政、管理等10个优质岗位到了活动现场,一上午就收到了几十份简历,15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 
裕华区举办了“局长送岗•圆梦职场”暖心行动暨“即刻职达”招聘会。裕华区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将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坚决贯彻落实就业工作要求,始终把稳就业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全力助推裕华区群众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新华区“局长送岗•圆梦职场”专项招聘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招聘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开展政策宣传、用工指导、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向求职者和企业“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送帮扶”,多家企业现场加入了新华区企业招聘微信平台,向平台推送招聘信息,现场求职人员也纷纷关注招聘平台的微信号,从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局长送岗•圆梦职场”暖心行动不仅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了岗位供需平台,而且对于解决企业招工难、提升就业率具有积极意义。下一步,石家庄市持续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