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推进法治人社建设,在制度建设、行政决策、行政执法等方面取得新成效,有力促进营造高水平法治化营商环境。现将我局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面强化党的领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局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局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严格落实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到法治人社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一是深化学习培训。通过中心组学习、普法讲座、发放读本等方式掀起全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热潮。今年以来,局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集中学法9次,针对执法人员、经办人员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专项法律法规培训10次,组织党内法规、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法治知识答题12次,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素养和工作能力。二是落实法治责任。制发《打造一流行政执法队伍 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具体责任单位,为推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三是抓好贯彻落实。将加强法治人社建设列入《2023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把法治工作与党建工作、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动,及时研究中央和省、市关于法治建设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举措。
二、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为人社事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多项指标在全省排名位居前列,在全省、全国创出多项特色亮点。一是就业考核指标稳中有进。截至10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1388人,完成全年任务(14万人)的100.99%。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减收企业失业保险费5亿元,发放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稳岗返还资金4.15亿元,稳定岗位49.69万个。高标准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岗位供给、就业质量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二是社保制度改革持续深化。退休“中人”新待遇计发、职业年金虚账记实、归集上解规模以及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4项工作位居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职工“电子退休证”。在全省率先推出工伤认定审核与业务规范统一“双下沉”工作新模式,相关做法在全省人社系统推广。在全省率先完成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7个场景应用建设任务,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我市“一卡通”的经验做法。三是人才引进和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出台《关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的若干措施(试行)》,从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新引才渠道方式、打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等6个方面,推出15条人才新政。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经验做法被人社部刊发向全国推广。将主导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各行业“创新、创业、创优”人才纳入专家选拔范围,推荐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人选6人、市政府特贴专家120人。四是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持续加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在全省率先出台《新业态相关企业劳动标准指引》,形成了规范统一的新业态行业用工保障标准体系;在全省率先在网约送餐行业建立新业态行业集体协商制度,覆盖职工1200余人;在全省首家开展个体工商户及其雇主参加失业保险试点工作,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个体工商户参保4000余人。五是人社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全面推广应用一体化平台,365项服务按照“八统一”标准实现清单式管理,涉企高频服务100%实现全程网办,掌上服务总访问量超过3000余万次,建成市县乡村四级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人社服务“10分钟便民圈”。
三、全面履行法治政府职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加强规章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今年,我局制定规范性文件2个,均按程序报市司法局审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局网站上发布实施。持续高标准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全年清理到期失效政府和我局制发规范性文件4件,清理结果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二是推进行政决策机制建设。严格落实《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积极执行法律顾问制度,做到重大决策事项征求法律顾问意见,法律顾问共对22件政策文件提出法律意见。三是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积极实施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通过“行政执法公示”专栏,向社会公示执法信息共1523条。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坚持文字与音像记录相结合,做到全程留痕可追溯。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对行政处罚案件一律进行审核,今年以来共审核行政处罚决定85件,确保执法决定合法合理。四是妥善处理行政争议。在行政应诉和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过程中,坚持“以案释法”、案情集中研讨,法律顾问参与案件分析、答辩文书法律审核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法律法规应用水平和行政纠纷处理能力。今年以来,共办理行政应诉案件106件,行政复议答复案件68件,收到行政复议申请9件,均依法定程序办理,切实做到了程序严谨规范,结果公平公正。五是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公职律师工作的通知》,高标准建设公职律师队伍,目前,我局共有公职律师7名,在促进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上岗和执法资格动态管理等制度,组织全局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网上培训考试,对考试不合格者,不予颁发执法证件,不能参加执法活动,全面打造“法治”机关。开展法律知识、综合业务和专项业务等培训班165期,培训10315人次,不断提升劳动监察、调解仲裁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举办劳动保障监察技能比武,定期组织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切实提升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队伍素养。
四、健全行政权力制约监督,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一是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形成“一岗双责、事事履责”的责任体系。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承办工作。今年,我局共承办人大建议46件,政协提案53件。自觉接受司法监督,尊重并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对行政裁判文书进行认真研习,对胜诉案件坚持依法行政,改进履职方式;对败诉案件积极整改,重新作出行政行为。严格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全部行政应诉案件均有我局局级领导出庭应诉,出庭应诉率100%。二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以完善政府网站建设为抓手,全过程深入推进政府信息“五公开”。多层次推进就业、社保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编制政府信息公开年报。今年以来,通过局门户网站发布各类业务信息1501篇,公开行政执法信息52条,主动公开政策法规49个,受理答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6件。
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努力提升普法实效
一是落实普法责任制。印发《2023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积极落实普法责任制,开展法律进社区、进乡村、进工地、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通过政策法规讲座、“普法云课堂”直播活动等形式,主动送法上门,累计培训服务35.25万人次,发送普发短信43万条,依托招聘会、社保政策进社区等活动开展现场宣传923场,发放普法资料70万份。二是拓宽法治宣传渠道。综合运用“报、网、微、屏”普法宣传平台,在《石家庄日报》专版刊发人社政策法规,在“石家庄人社”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设置专栏积极宣传普法,在全市100余处电梯视频终端、新闻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段播出根治欠薪公益短片。今年以来共刊发政策宣传稿件563篇,微信公众号发布人社政策信息786条,让人社政策随处可听、可见、可知。三是坚持以案释法促预防。在积极利用企业申请听证会、行政争议案件办理等时机中,以严格履行告知制度向当事人普及法律法规。在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法治宣传教育案例。开展劳动仲裁、工伤预防宣传等进园区、进企业活动,普及典型案例。组织开展大学生旁听庭审、普法观摩会等活动,围绕案件争议焦点“零距离”普法。
六、升级调解执法模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一是多元化解劳资矛盾纠纷。实行“快立、快审、快调、快结”的办案方式,加快案件处理速度。依托“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基层调解组织作用,将劳动人事争议化解在基层。目前,我市已实现了调解平台市县乡三级网络全覆盖。二是扎实推进欠薪根治工作。建立欠薪维权网上投诉系统,匹配维权二维码,畅通线上投诉渠道,一点受理、多点联动、全市通办。在局官网开设根治欠薪专栏,在支付宝“石家庄人社”中增社劳动监察小程序,在全社会保持了强力的根治欠薪宣传态势。今年以来,全市共办结欠薪线索3.45万条,共为2.04万劳动者追讨工资1.55亿元。三是创新执法检查方式。落实双随机跨部门联合抽查,着力减轻企业迎查迎检负担。坚持“文明”执法,综合运用教育规范、限期整改等“柔性执法”手段,制定公开人社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包容清单》,将“轻微不罚、首违免罚”规定落到实处。